今天跟大家来聊聊“厌学”这个话题,这也是我平时经常遇到家长咨询的问题,虽然孩子不同事情不同,但每一位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比如他们:

L妈:孩子初一,刚开学几天挺开心的,每天接ta时都主动给我讲今天在学校吃的啥等开心的事,这段时间每天放学情绪非常低落,也不说话,睡觉也不好,整天说没意思。问ta啥没意思,回我说啥都没意思......这一个多礼拜来,每天早晨起来还哭,说在学校不舒服,看着孩子这样痛苦,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办?

W妈:孩子高一,前阵子疫情在家上网课,现在疫情好转,还有几天要返校了,但孩子一听说去学校就难受,整天动不动就哭、发脾气,问ta怎么了,说学习压力大、睡觉也睡不好,在家上网课很多听不懂的,去学校害怕自己跟不上怎么办?孩子成绩一直都还好,我们对ta学习也没有什么高要求。老师,孩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该怎么办?

...... ......

每个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热情和探究,这是学习的起点,就是说每个人天生对学习都是有兴趣的。

但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会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呢?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厌学?

顾名思义,厌学就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讨厌读书,甚至恨书、恨学校恨老师等,对学习存在比较大的负面情绪,即学习倦怠。

说白了厌学就是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那么,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算是厌学情绪呢?

不喜欢学习、讨厌学习、故意不写作业、旷课迟到、逃学、辍学、把学习看作一件痛苦的事,一提到上学就各种不适包括恶心、头昏、发脾气甚至歇斯底里。

厌学主要表现为3个维度,分别是:

1、精力耗损、情感耗竭;

2、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热情逐渐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

3、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没有效能感。

根据孩子厌学情绪的不同程度一般分为三类:

轻度厌学情绪、中度厌学情绪和重度厌学情绪。

孩子偶尔发发牢骚,考试前有点紧张压力,嘴里会说说讨厌考试、害怕考试、学习太累不愿意学习等的话,但是还是会去上学,还是想着把学习搞上去。

这样的情况是轻度的,父母不用过多担心,适当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正向引导就可以。

如果孩子对学习抵触情绪比较大,而且实际行动中表现出上课不听讲,跟老师同学经常有冲突、故意不做作业,甚至故意迟到旷课、搞恶作剧等。

孩子有这样的行为那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心理老师进行辅导,短期内(1-2个月)孩子还是可以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就会转变为重度:

一说去学校就恐惧、敌视、自卑,不愿上学甚至不愿出去见人,最后只能休学、退学了。

这个时候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需要深度疗愈,且父母均需要一起配合接受辅导,时间一般需要2-6个月。

其实孩子可能一开始是轻度的,只是父母没及时发现没关注,后来就慢慢累积成中度、重度。

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跟家庭跟父母有关——父母平时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孩子的学习意愿,比如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经常对孩子吼叫、强迫孩子学习、拿别人与孩子比、对孩子挑剔/指责/否定孩子等等。

父母经常这样的话,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意愿就会越来弱,甚至讨厌学习、讨厌读书,因为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是不好的,甚至是痛苦的。

但孩子讨厌/抵触的不是学习、不是读书,也不是老师和学校,更深层次的是讨厌/抵触父母的管教方式。

所以,需要父母一起接受辅导,从家庭内部改变思维模式。如果父母不改变,只要求孩子改变,是不可能拿到想要的效果。

因为,一棵树的生长离不开肥沃深厚的土壤,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积极正向的家庭环境,而营造家庭环境的人是父母。

面对孩子厌学情绪,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首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简单粗暴,更不能放任不管,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多问自己可以做点什么让孩子好起来、可以给孩子更多信心和力量?

从心理上学会接纳孩子,及时找专业老师、客观分析原因,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先去改变自己,跟孩子先建立好亲子关系,营造一个有爱温暖的家庭氛围,给到孩子需要的信任和尊重。

前面两个孩子,我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分别列出相应的辅导方案,每一次辅导后父母孩子也都有相应的功课,期间遇到问题,都会及时跟进指导。

在辅导+陪伴2个月后,孩子的状态分别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没有捷径可走。

孩子的真正成长,必须是成人和成才同步成长,而且成人永远重要于成才。

父母更要和孩子同步成长。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是:

先扶上马,慢慢陪着走一程,再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我们在他身后默默地看着他渐行渐远......

当他遇到困难遇到风雨时,回头看我们,我们依然在,从我们这里感受到爱和信任,从我们这里拿到一份温暖的力量继续前行,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