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赠予的财产要怎样才属于个人财产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赠予的财产要怎样才属于个人财产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赠予的财产究竟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将父母赠予的财产确认为个人财产,下面我们来仔细解析。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只有在以下情况下父母赠予的财产才属于个人财产:

  • 1.父母在赠与时,明确了财产的赠予对象为其中一方。
  • 2.财产的证据明确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例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
  • 3.财产证据为夫妻共同所有,但另一方明确同意将其作为个人财产。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确定父母赠予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

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1.婚前财产应明确

在婚前,双方应当写出婚前财产清单,以便日后进行维权。如果对方主张父母赠予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自己又没有证据证明财产为个人财产,那就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

  • 2.权利人表述精准

当赠与过程中涉及到财产归属问题时,权利人应表述精准,将赠予财产对象明确写出,这样才能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 3.注意协议语言的合法性

赠予财产的协议语言应当合法有效,不能包含违法因素,否则协议将失效,财产也将无法得到保护。

总结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赠予的财产是否属于个人财产,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只有在赠予财产对象明确、财产证据明确或另一方明确同意将其作为个人财产时,才能确认为个人财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