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家长都对同一个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不愿意学习怎么办?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当中能有什么技巧,从社会家庭以及孩子个人内在等各种方面的因素,来看一看,让孩子去喜欢上学习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先来看看厌学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在我们中国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令家长老师孩子都承受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在学校老师施加压力给孩子,在家里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地给孩子添加各种各样的压力,作为孩子只能一直默默的承受,前段时间的新闻:一个重症昏迷的8岁男孩被家人送到抢救室。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多脏器衰竭,医生和护士努力抢救的过程中,孩子清醒过几分钟。那短短的几分钟里,孩子就说了一句话:我太累了,想睡觉。之后就陷入昏迷,再没有醒过来。医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没有求生的意志,也就是说,孩子活得太累,这种情况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你能想象孩子承受多大的压力吗?现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尤其是孩子.......
2. 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自身
孩子自身的恐惧、自卑、焦虑。恐惧是一个儿童最基本的心理危急,他会堵住孩子的聪明管道,学习成绩一定会受到影响。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出来一个心神安宁的孩子。这样,他的自我成长和学习的动力才会被起动。一个容易歇斯底里情绪不稳定的妈妈会让孩子害怕,怕妈妈的孩子整个世界对他来说都是恐怖的。
自卑又是怎样来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常常自卑是被比较出来的,家长不停的催促孩子说人家怎么可以,谁谁有多么好,你怎么不可以。这样,孩子就会在内心产生我不如别人的想法,这种感受被妈妈反复强调,孩子就不敢去行动,躲避困难。
孩子的焦虑感大部分是母亲给的,小孩子不是通过语言跟母亲沟通的,而是通过他的肚脐通过他的潜意识跟母亲直接连通的。
孩子为什么愿意学习,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可持续性的学习?
1. 让孩子觉得学习有趣,并且乐于分享
首先,让孩子从小接触知识开始,就觉得很有趣,小孩子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只有把知识趣味化才能引起孩子想去学习的动机。第二个是分享,孩子去学校读书也是一种劳动,他需要分享,父母要采取趣味的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分享他的成果比方说妈妈也不清楚,你可以教教我吗?
2.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与人的相互伤害就是情绪的伤害,爸爸情绪不好还不是很可怕,但是如果妈妈的情绪恶劣再有智慧的爸爸也没有用。16岁以下的孩子都会看妈妈的脸色,受妈妈的影响很大,妈妈的讲话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所以妈妈需要成长给到孩子良性的暗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中国的家长往往只在乎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太顾及孩子的情绪。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容易轻松地学习
一般来说其他的作业几乎是每个家庭灾难性的问题,孩子总是磨磨蹭蹭粗心大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家长面对孩子做作业是什么态度,一种是比较厌恶,这种厌恶的态度比方说快点做作业怎么还没做,一种呢是像监督,就是像老虎一样坐在他旁边去不停的催促他,骚扰他,孩子就很容易厌学。其实正确的办法是小灰兔陪着小白兔,妈妈陪在旁边看着自己的书,做着自己的事情。功课是每天要做的事情,有时候也不用太讲究质量,要比较爽气一点让孩子感到很容易。如果孩子有题目不会做或者是做错了,不要盯着他做半天,还要重复抄几遍帮助他轻松完成,要保证孩子有时间玩。父母可以试试把孩子有问题的地方记录下来,到了周末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坐下来,花一点时间讲一讲,把知识点给他补上,这是父母亲要做的功课,要做有心的家长,而不是单纯的要求孩子去做。
儿童的基本欲望就是玩,如果说他没有满足他就不会跟你合作,所以你一定要去让他玩的心满意足。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等待的,这样才能够笑到最后,靠催靠逼的办法只能够换来的是失败,所以,我们说是蜗牛牵着我们去散步,对孩子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