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最新规定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最新规定

夫妻关系是社会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关系之一,夫妻在婚姻关系中,经常会发生形形色色的经济纠纷,尤其是在离婚期间,如何处理夫妻共同负债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最近又有最新规定的出台。本文将与大家分享夫妻关系中共同债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最新规定。

什么是共同债务

共同债务,指的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借款产生的债务。夫妻共同贷款的情况很常见,如房屋按揭、车贷、信用卡债务等。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一同承担债务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债务一般由借款人承担,但夫妻之间的共同债务又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夫妻共同债务的责任承担方式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夫妻一方单独经营企业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单独负债的,由夫妻共同承担。”也就是说,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除非事先约定,否则夫妻共同负债的责任是平等的,双方都要承担各自应承担的债务。

除此之外,夫妻之间在借贷行为中,可以选择连带责任或部分责任。连带责任指的是,夫妻双方对同一债务承担全部责任,其中一方无力偿还还可以向另一方追偿。而部分责任则是指夫妻双方对同一债务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别承担责任,如一方承担60%,一方承担40%。

夫妻离婚后共同债务如何处理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离婚后夫妻之间的共同债务如何处理,是离婚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之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规定:“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共同财产,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如果夫妻离婚后,存在共同债务,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继续按原方式偿还债务,则一切将按照原合同约定执行。但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综合处理。根据个案不同,法院可以采取判令债务分别承担、由一方承担、由一方全额承担等不同综合处理措施,以保障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新规定

根据最新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九)》第10条规定,夫妻一方在经营、借贷活动中未经另一方知晓、同意而取得的债权,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一规定明确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务的所有权问题,即夫妻双方对方不知情、不同意的债务不属于共同债务。这样的规定在维护夫妻平等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借贷行为和维护经济安全。

总结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离婚后共同债务的处理需要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综合处理。最新规定明确了夫妻双方的债务所有权,也为夫妻经济关系的维护和规范提供了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