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心理咨询师、医生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获得孩子的信服。

为什么要获得孩子对你的信服?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张三为什么会给你说心里话?如果张三无缘无故和另一个人说心里话,那么张三肯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不正常的。那么孩子不和你、医生、心理咨询师说心里话,那肯定是对你和医生、心理咨询师的不信任,更谈不上信服。

举例来说,孩子主动要去医院就医,医生说,你这是精神分裂症,必须吃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也许医生并没有任何错误,孩子确实有些精神分裂症状,但是,孩子自己并不认可,所以对医生的这种诊断结果给予否定,更不会吃医生开的药物。如果孩子经历几位这样的医生的诊断,他就会对医生彻底失望,更不要说信任、信服。

同样道理,如果心理咨询师没能够走进孩子心理,没能够理解孩子的问题根源,而是泛泛而谈,你的心理咨询就面临着失败,而且还会造成孩子对心理咨询的抵触。

上面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导致的问题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父母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势必造成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紧张,隔阂,甚至于仇视父母。因此,改善亲子关系是孩子走出困境的第一步。也正是因为父母是孩子最近亲的人,毋庸置疑,父母才是责无旁贷的引导孩子走出困境的人。然而,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与家长有关,甚至于有些家长直接造成孩子的严重心理问题。孩子对父母别说信服,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他怎么又能够听从你的安排去就医,去进行心理咨询呢?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孩子走出心理的困境,家长就必须首先获得孩子的信服。

如何获得孩子对你的信服?

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如何获得孩子的信服我们无法左右。我这里主要讲家长如何获得孩子的信服。

有很多家长问我类似的问题:大黄蜂老师,孩子天天玩游戏,不上学,能不能加他个好友和他玩游戏,在游戏的时候引导他?这也是很多机构对家长的承诺。这种冒充游戏好友来引导孩子的方法我不去评价,作为家长你可以想一想这种方法可行吗?孩子虽然是有心理问题,但是孩子不是傻瓜,他难道不想一下:一个和他玩游戏挺嗨的人竟然给他讲起了人生,做起了心理指导!除非他智力确实有缺陷,不然,他肯定知道这是父母的指使和安排。这能让他回心转意,感恩父母吗?我对这种做法持怀疑态度。我认为这样做父母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更别说信服!

家长要想赢得孩子的信服,首先就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当然,这里的实事求是并不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讲究说话方式。有些人总是说:我是刀子嘴豆腐心,把自己说得多么好。难道你不知道嘴巴能杀人,人言可畏吗?特别是有些当老师的,一口一个都是为你好,就掩盖了自己不懂教育的事实。作为老师你讲的那些道理别人也会讲。教育人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状态,说话要讲究说话的环境。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说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你将来只能扫大街,只能当农民工。这句话,既是对孩子的侮辱,也是对清洁工和农民工的侮辱。更有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这个称号。昨天我还在某音里看到有的老师让全班人齐声高喊:学习不好只能扫大街,当农民工,送外卖。如果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这种老师的思想必须改变,你把农民工,清洁工,外卖哥看成了什么?你教导你的学生去鄙视清洁工、农民工、外卖哥,你根本没有资格当老师。你怎么教育你的学生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敬他人?说着说着又跑题了。

善意的欺骗不等于弄虚作假。有些孩子我们虽然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他,但是,这并不解决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孩子长时间彻底封闭自己,甚至几天不吃饭,这就需要家长必须采取措施强制就医,避免孩子出现生命危险。还有些孩子拒绝用药,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不依从性。这种情况也必须要求家长采取一定的办法让孩子遵医嘱服药。

第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赢得孩子信任的第一步。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去上学、在家玩手机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总想说几句。可是,他什么道理都知道,你越说他,他对你的抵触情绪就越大,到后来就是与父母争吵,气愤至极就是打砸家具,甚至于和父母动手。试问,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能信服家长吗?他能接受你的引导吗?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找到世界最权威的心理咨询师,他也不可能接受心理疏导。

很多家长问我:大黄蜂老师,他天天躺在床上玩手机,连饭也不吃,还支持他吗?我说,支持!孩子玩手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纯粹的厌学,玩游戏上瘾。这种情况是很少的。这种情况就算强制戒除网瘾,他依然不会去学习。第二种是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转移。在我指导的案例中,占有很大比例。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下降,无法面对自己的现状,通过玩手机缓解或者转移自己的压力。本来这部分孩子还是想学习的,只不过因为不适应当前的课程,导致成绩下降,或者听不懂课。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听不懂课应该想法设法改变现状,考试成绩下降,就应该找出到底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或者哪些方法没能掌握,想法设法掌握好。然而,这些孩子不是这样想的。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所说的: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商和能力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之前的优秀的光环,让他坚信自己是完美的,别人的眼光都是羡慕自己的,是老师眼中的佼佼者。一旦他们出现失误或者成绩下降,他们就觉得自己成了那位光着屁股的皇帝,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地自容。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把自己的每一次失败都看做一次历练,都会激发自己的斗志,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去克服当前的困难。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大外甥的一个同学,这孩子的爸爸是村里最窝囊的一个人,在八十年代花钱买了一位四川媳妇,这个爸爸太窝囊了,媳妇生完孩子就走了。孩子在这位窝囊爸爸和好心的村民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了。五六岁的时候,家里的老母猪生了一窝小猪,他大娘有一天笑着给别人说:这个小崽子,我辛辛苦苦把他养大,我想要一头小猪,他竟然不给。其实,这是他大娘在夸孩子聪明。

据说孩子上学后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后来考上我们这的二中。不过,面对上学的费用孩子发了愁,自己找到村委会寻求帮助。村长被孩子感动了,决定村里资助孩子上学。三年后这孩子考上了军校,据说还参加过阅兵式。再后来,应该是复员转业成家立业了。因为我也常年在外,就很少有机会问起老家发生的事情了。

要想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就必须学会顺势而为,遵循三不原则,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很多家长不理解,三不原则:不反驳、不建议、不解释不就是不管孩子,任其发展吗?这里尤其要点出的就是某些固执己见的爸爸,看到孩子玩手机总想没收手机,总想从床上把孩子揪起来一顿暴打。他不懂得,每一棵长弯曲的树,都需要用几根绳子不断拉好长时间才能将其拉直,想把弯曲的树直接掰直的办法,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棵树被折断!

我给很多家长再三讲解三不原则不是不管孩子,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原则,是获得孩子对家长信任的基本原则。如果家长总是出尔反尔,顽固不化,总想让别人帮助你去改变孩子,那只能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长确实是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去帮助他,才能真正获得孩子对你的信任,更进一步获得孩子的信服。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对孩子的爱,不是给孩子买豪车别墅,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一个生日蛋糕,一件节日礼品,一个真诚的问候,一个关怀的眼神,甚至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

用真爱读懂孩子,用智慧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具体到你的孩子,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我在各大平台等着你!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里。我是云尔,欢迎您继续收看《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感谢你对大黄蜂教育的支持,别忘了点个赞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