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学之后,都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一旦成绩下降,看日记,查手机,只为找到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

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好学的孩子,在上学的年纪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呢?

孩子其实很喜欢学习的,只是讨厌被安排,被规定或者固定模式的学习。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假如孩子现在上小学,放学回家有三门功课要做,美术、数学和语文,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做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业。

这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意犹未尽,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家长不得不去打断孩子,让他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

这让父母很抓狂,让孩子也很抓狂。如果这类孩子给到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会表现出和平时不一样。

在压抑,被打压的学习环境下,孩子的学习本能会退缩,会排斥。

学习的体验感不好,过程很痛苦,成绩也不理想。

在家长和老师的反复强调下,甚至是谩骂、责备下,时间一长孩子也觉得是自己懒,自己蠢,没有努力学习。开始把自己包裹起来,变得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葛优躺,一无是处。

有的孩子会为了逃避自己,会对游戏上瘾。

如何避免厌学呢?我们要从三方面入手:

01

为什么要学习

我为什么学习?我为什么活着?我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我的梦想是什么?

让孩子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我的未来要是什么样子的?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周围的人和环境都会不停的感召和影响他。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

02

找到内在学习动力

家长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志向,最起码不要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打压孩子对未来的设想,学习只是达成理想的途径而已。

很多家长会这样教育孩子: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你表哥一样,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像他一样扫大街;

你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妈妈对你的付出吗?

这样类似的表达,你是不是很熟悉。家长为了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孩子们接收到的都是恐吓。

“我没有选择,只有好好学习,要是不好好学习,我就完蛋了。”

在孩子眼里,学习就被父母营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

怎么引导孩子有学习动力呢?

首先,启发孩子的理想。理想不是灌输,不是恐吓。

比如,你如果好好学习,可以让环卫工人生活的更好,可以让家乡的道路变得更宽阔。

好好学习会取得什么成果,而不是不好好学习,会有什么后果。

好好学习获得好的成果,是帮助他人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有三大要素:

自主性:孩子对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自己选择。比如,你可以选择先做作业然后玩30分钟,或者先玩15分钟,再做作业。

掌握度:孩子对达成学习目标有信心,并且可以越做越好。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挑战高难度的作业,从简单的开始,有一个梯度式的上升。

失败了可以满血复活,就像是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一样。

使命感:将学习赋予一定的意义。比如,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挑战,可以提升自己。学习可以满足好奇心,这个世界“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我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

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到他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习到的东西是自己的,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财富。

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榜样,看人物传记,演讲,看孩子感兴趣事物的发展史。

03

父母以身作则

虽然家长不能跟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但我们可以学习良好的品质,比如说,勇敢、坚持、真诚以及对生活激情,都能影响孩子。

有些家长一边打着麻将,一边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实在不具有说服力。

尊重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

不管还是学习成绩好还是不好,真诚的接受孩子,去认真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优势,学会为孩子鼓掌。让孩子保持自信。

如果孩子已经厌学、辍学了怎么办呢?

首先接受,孩子厌学、辍学一定是有原因的,是长久积累的结果,一般来说是多方面原因,这是之前种下的因,我们只能先买单。

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能做的很多,但你能做的也很有限。

很多家长会为之前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或者对家中其他成员不停的指责。但这样做只会让情况更糟糕,现在事实已经这样了。

这个时候你要像是照顾一个婴儿一样,让孩子成长,不同的是让孩子心智成长,让孩子有面对挫折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父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家里有辍学的孩子,第一考验的是父母的情绪,这个时候父母更多的是生气,愤怒。

觉得我付出这么多,最后孩子还这样,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没有回报。

越在自己的情绪里,越难帮助孩子。在家要创造一个有爱的环境,夫妻之间是否有相互帮助,是否接受孩子现在的状态。

修复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调整孩子生物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创造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能否正确面对自己的关键。

面对厌学、辍学的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