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出资购房的法律规定
在当前中国的婚姻法和财产法的基础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出资购房的法律规定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夫妻在结婚后,常常会考虑到购房问题,并需要父母进行资助。但是,如果在后期出现了矛盾,这个问题就可能会成为夫妻离婚的导火索。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的婚姻法和财产法,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买的财产,应当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且在离婚时要依法划分。而对于其中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如果在购房时没有签订明确的协议,就可能成为夫妻离婚时划分共同财产的争议点。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离婚时需要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而对于房产,夫妻若未办理共同房产证明,仅凭“一方名下所有”的事实,该房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在法律上却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案例分析
2019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夫妻离婚和房产争议的案件。该案件中,妻子因患病需要治疗,由其父母出资购买了北京市的一套房产,但在二人离婚时,丈夫认为这套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划分。两人开始了一场长达一年之久的官司。
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法官认为父母出资购买房产,仅证明妻子本人具有资产,不能证明丈夫为共同消费者。同时,又结合丈夫在购房前曾签署放弃共同财产权协议等,最终判决丈夫的诉求不成立。
法律建议
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出资购房的法律规定,建议夫妻在购房之前,最好能以夫妻共享财产的形式购买房产,并在购房时签署生效的购房协议。同时,如果有父母提供资金帮助,最好需要在办理贷款或购房过程中,签订制定共同购房协议或赠与协议,以确保日后争议的真实情况和协议内容得到充分的阐明和确认。
总之,在处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出资购房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签订协议、保留证据,防止日后出现纠纷,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